国家医保局:种植牙不入医保报销,但会研究服务费用政策
来源:界面新闻作者:李科文2022-10-17 15:25

近日,国家医保局对规范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价格、种植牙及服务费是否入医保等提案做出答复。

关于种植牙和服务费用是否牙入医保体系,国家医保局明确,从现阶段医保制度发展情况、群众疾病救治需求以及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来看,暂时没有能力将种植牙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国家医保局指出,当前固定义齿、活动义齿等基础等缺牙修复治疗不属于医保基金支付的范围。此外,相较于固定义齿、活动义齿等,种植牙属于更高层次的医疗需求,将其纳入医保报销既不符合“保基本”定位,也不符合公平性、合理性和待遇清单相关要求。

国家医保局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健全全国医用耗材医保准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医用耗材医保支付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更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对于规范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价格,国家医保局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口腔种植等缺牙修复服务的费用负担已成为人民群众的新痛点。国家医保局近期梳理汇总了全国各地口腔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情况,研究了各地价格管理方式、价格水平及患者费用负担等相关情况。下一步,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规范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价格相关政策。

种植牙作为缺失牙的修复方式之一,可获得与天然牙功能、结构及美观效果类似的修复效果,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不过,价格高昂和支付能力不足导致我国种植牙渗透率低。此前,民间还有“一颗牙一辆车”的说法。

实际上,这并不是首次有人呼吁要将种植牙纳入医保。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肥东县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李小莉便提出:关于规范种植牙材料费用并将其治疗和服务费用纳入医保的建议。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向界面新闻表示,国家医保局答复的立意很明确,种植牙不符合“保基本”定位,不会被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种植牙费用分两大块,种植牙的医疗服务费与种植体、牙冠的耗材费。目前种植牙相关的服务大多属于非医保报销范围,基本上采用自主定价方式,由市场调节,监管和约束机制相对比较薄弱。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种植牙支付的费用中,25%为诊疗费,44%为种植体材料费,12%为基台费用,13%为修复材料(修复膜等)费用,6%为牙冠费用。目前,在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内的牙科项目有:补牙(包括基本材料、治疗费)、拔牙、治疗牙周病、牙龈炎等牙病发生的费用。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的非医保定点牙科诊所拔牙也是不能医保报销的,患者要去医保定点医院才可以实现报销。

西南证劵显示,根据医趋势、Med+研究院和美团医疗的报告,2020年我国正畸、种植牙和修复的市场规模分别为276亿元、240亿元和234亿元。而据《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末,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当期结存4684.48亿元,累计结存36156.30亿元。其中,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当期结存2542.77亿元,个人账户当期结存1713.61亿元;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当期结存428.10亿元。可见,将种植牙纳入医保将使医保基金压力增加。

既然医保之路行不通,能缓解人民群众负担新痛点——高额的口腔种植等缺牙修复服务费用,只能通过集采降价这条路实现。

金春林指出,要使种植牙价格回归理性,消费者种得起牙,种植牙厂商与诊所也能保持利润,根本性在于在成本核算基础上合理定价。此前,国家医保局再度明确口腔种植价格专项治理工作,三级公立医院单颗常规种植的医疗服务价格全流程调控目标4500元。而针对种植体、牙冠的耗材问题,通过集中采购和竞价挂网产生挤掉多余水分。

不过,此前,种植牙集采被行业戏称为“最难集采”。今年1月11日,浙江省宁波市医保局在全国范围内首先推出种植牙的医保限价支付政策,对约定品牌的种植牙的全过程限定国产品牌3000元/颗,进口品牌3500元/颗。

上述措施推进之后,当地医疗机构参与集采积极性并不高。据中国宁波网6月8日消息,试点推行近5个月来,有2000多颗种植牙正准备被种入宁波人口中,参与试点医疗机构达到百家。以此计算,平均每家医疗机构每月集采牙种植数不到5颗。

可见,种植牙集采是今年国家医保局的工作任务之一。自国家医保局8月18日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来,口腔种植价格专项治理工作已经展示了明确的“耗技分离”决策。即,通过整体调控医疗服务价格来把关技术费用,通过全国范围内的集中采购来降低耗材价格。

国家医保局表示,目前,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高端品牌种植体4000元-6000元每套,其他种植体2000元-3500元每套,流通过程存在价格虚高空间,集中采购后价格会有不同程度下降;公立医疗机构从第三方加工厂采购的牙冠大多在1000多元,自制牙冠价格更高,竞价挂网后也会有一定程度下降。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