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协:2021年主要商业银行国际结算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秦燕玲2022-09-29 20:31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银行业的贸易金融业务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呈现出国际结算业务快速增长、贸易融资业务稳中提质的特点,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国银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2021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际结算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09万亿美元;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涨跌互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总量小幅增长2.03%,同时呈现出表内贸易融资占比小幅回落,进口贸易融资占比显著上升等特点;各主要商业银行国内信用证结算量较2020年小幅回落,国内贸易融资业务量增长较快。

《报告》指出,在贸易金融领域,数字化建设深度融入银行的前中后台,贯穿于银行业务全流程。近年来,银行业紧跟市场动态、加快产品创新步伐,结合外贸新业态市场主体“小额、高频、电子化”的交易特征,积极探索适合外贸新业态的金融服务方式,努力搭建多产品、全体系、全流程的服务场景,为交易、结算及融资等跨境服务提供架构支持。同时,严格落实监管政策要求,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重塑内部流程,在客户身份识别、尽职调查、反洗钱筛查、名单筛查、大额报送等方面进行持续动态管理和监控,提高外贸新业态合规审核效率,保障外贸新业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报告》特别指出,在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框架和跨境人民币结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与实体经济紧密相关的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实现较快增长。2021年,全国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7.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44%。

不过,《报告》也提到,2021年以来,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经济复苏分化加剧,叠加部分地区局势紧张和全球能源紧缺、通货膨胀等因素,我国外贸形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全球疫情反复拖累外需增长、订单回流效应逐渐减退及多重因素叠加加重企业负担等方面。《报告》认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贸易金融业务不可避免的受到经济下行的冲击:一是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短期不确定性导致贸易金融业务面临挑战;二是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具有结构上的不对称性,导致部分地区和行业的贸易融资需求仍存在缺口;三是疫情冲击下贸易金融业务信用风险持续走高,或可能滞后暴露。

在贸易金融业务的机遇与展望方面,《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贸易的迅速增长,尤其是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外贸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为银行贸易金融业务创新发展开拓了广阔蓝海;“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各国纷纷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低耗能产业,为银行参与全球产业链跨境绿色金融服务提供了新机遇;202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保监会启动《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修订工作,此次修订也将对银行发展票据业务带来深远影响。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发挥市场优势,推动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银行要创新配套金融服务,为内需培育和服务产业链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银行要立足自身情况、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配合国家支持区域发展各项政策落地实施,为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加快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做好金融服务。此外,银行还要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助力自贸区自贸港发展、参与RCEP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大创新服务力度,为我国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