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导基金“长续航” 创投“募投管退”更从容
来源:证券时报 2025-08-15 A003版作者:卓泳2025-08-15 06:46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一直以来,人民币创投基金的存续期通常不超过10年,多数仅有7—8年,导致很多基金不得不在企业尚未迎来爆发式增长便退出市场。大部分人民币基金很难长期、完整支持一个科技项目。

这一难题在2025年迎来转机。证券时报记者观察到,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新设的多只引导基金存续期均在10年以上,有的甚至长达20年。部分地区原有的引导基金也修改规则延长存续期,引导基金的二期基金也较一期基金延长了期限。存续期延长给母基金和子基金的退出留出更多空间,创投“募投管退”将更从容。

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纷纷延期

去年年底,深圳市福田引导基金宣布支持延长在管子基金存续期2年,推动各子基金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程序执行延长存续期操作,在国内引导基金行业开“先河”。进入2025年,越来越多的省市引导基金开始主动延长期限。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湖北、江苏、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已纷纷推出“长续航版”引导基金,以实际行动积极培育耐心资本。

母基金主动延长存续期,是否已经传导至子基金层面?深圳一创投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近期准备设立一只基金,期限为10年,比前一只基金长了约3年。”对于这个基金期限,国资有限合伙人(LP)也欣然接受。此外,福田资本运营集团总经理汪云沾在日前举行的一场活动上表示,新设基金的存续期基本上都在10年以上。

记者与业内人士交流了解到,新设的子基金期限确实有增长,核心目的是给母基金和子基金的退出留出更多空间。“原有的母基金通常会设置延长期,原本存续期为7—8年,协议通常会注明‘可视情况延长’,每次延长1年,最多可延长两次。如今,虽然母基金存续期可达15—20年,但子基金层面的变化并不算大。”深圳某创投机构募资负责人程露直言,但相较于过去的5—7年、7—8年,确实有了明显进步。

她进一步分析:“子基金要实现真正退出,需完成所有项目的清算,只要有一个项目未完成退出,整只基金就无法清算。因此,母基金需要预设‘提前量’,为基金最后一个项目的退出及清算预留充足时间。”

杭州某投资机构负责人蒋天(化名)指出:“尽管母基金存续期有所延长,但多数母基金的投资期设定为5年。这意味着,若一只母基金存续期为15年,其中投资期5年、退出期10年,子基金若在母基金投资期的后期完成申请,那么它实际的存续期将不足15年,扣除投资期后,退出期只有几年。”

经过这样“掐头去尾”折算后,子基金的实际运作时间为10—12年。蒋天认为,这虽然比过去7—8年的期限有了进步,但并没有达到外界预期的大幅延长幅度。

蒋天还提到,引导基金签订子基金的存续期时,也会作权衡,既不能太长,也不可太短,太长会担心子基金“摆烂”,遭遇不可控因素。“我认为即便母基金延长存续期,子基金的退出期10年就足够了。如果10年不退出,那这个项目属于战略投资,不用退出。”蒋天说。

基金延期未改变投资期限和策略

虽然对母基金的存续期进行了延长,也给予子基金更多的投资和退出空间及时间,但记者了解到,子基金的投资期限并非都会延长。

程露表示,子基金的投资期一般由自身决定,“我接触的基金里,投资期设定为3—4年的占多数。我们的投资策略并没有因为基金整体期限的延长而发生改变。”她进一步解释,LP对投入资本分红率(DPI)的要求格外严格,“没人愿意等到七八年之后才得到回报,越早越好”。

程露补充道,与以往不同,现在行业对组合配置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我们会特意在项目组合中兼顾‘快’与‘慢’,比如关注那些可能被上市公司并购的项目,或是其他能快速回笼资金的项目,这样才能快速创造DPI”。

蒋天向记者表示:“在我们当地,几十亿规模的基金确实存在难以在短期内投完的情况,但对于市场化运作的中等规模基金,母基金不会延续太长的期限。”他解释道,因为期限一旦拉长,子基金会就退出期的管理费费率提出要求。

事实上,子基金期限的延长,并未带来更多的管理费收入。“退出期的收费基数小、费率低,整体收取的管理费还没有以前多。”程露表示。

记者了解到,存量基金也在积极向LP申请延期,基金的业绩成为谈判的关键。“我们一期基金业绩好,所以LP很爽快给我们延期了,但其他业绩不好的,就没那么容易。”上述深圳创投机构负责人表示。

卸下短期压力 助力耐心资本形成

尽管子基金只延长了2—3年的期限,但受访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也提振了行业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信心。“无疑会对当前创投生态产生积极影响。只有卸下短期压力,市场才有可能培育出真正的耐心资本。”蒋天认为。

在他看来,这对国资背景的引导基金尤为关键。从机制层面看,政府引导基金本应成为耐心资本的践行者,但在过去,各种考核压力下,很难实现长期布局。如今整体转向延长基金期限,显然有助于将耐心资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记者了解到,部分地区对于母基金的存续期已开始探索更灵活的运作模式。如母基金不再区分投资期与退出期,而是加入“可循环投资”条款——只要资金收回,就立即投入新的项目,这从根本上解决了此前期限分割带来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退出始终是绕不开的挑战。“若无法妥善解决退出问题,存量项目将持续累积,形成‘堰塞湖’。未来10—15年,政府引导基金可能会持有大量未退出项目,这是亟待破解的难题。”蒋天表示。

程露认为,基金期限延长大势已定,“这种变化尚未对实际投资与退出产生颠覆性影响。但可以明确的是,行业心态确实变得更从容、更有耐心了”。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