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降至“1字头” 搬家存款转战大资管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谢忠翔2025-05-28 06:45

证券时报记者 谢忠翔

继国有大行、股份行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之后,中小银行也迅速跟上。近日,一批上市城商行、农商行及地方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陆续进入“1字头”时代。

存款利率屡创新低,也导致潜在的存款搬家效应有所增强。某股份行客户经理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期多位客户定期存款到期后取消续存,将百万规模的存款转入理财产品中,亦有部分银行加大对增额寿险产品的营销。此外,近期存款利率下调后,部分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走高,反映出银行资金面的压力有所增加。

城农商行紧跟降息步伐

5月27日,北京银行官网公布的最新人民币储蓄存款挂牌利率显示,该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通知存款等多类产品均跟进下调利率,目前活期存款利率已低至0.05%;三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产品利率则分别低至1.30%、1.35%,均较此前下降25个基点(BP)。目前,该行半年期及以下期限产品年利率均低于1%。

证券时报记者从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厦门银行等多家上市城商行官网看到,近日这些银行已陆续更新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调整幅度基本与国有大行、股份行相同,即两年期及以下定期产品下调幅度在15个基点,而三年期和五年期降幅多数为25个基点。不过,长沙银行的利率降幅较大中型银行略大,三年期、五年期最多下调30个基点,两年期及以下部分产品降幅达20个基点。

除了上市城商行,也有部分地区农商行、村镇银行甚至外资行也紧跟大中型银行的降息步伐。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荆门农商行、通城农商行在内的湖北多家银行宣布,自5月28日起执行最新存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多数对标大中型银行,降至0.05%。外资银行方面,近日三菱日联银行(中国)发布公告称,自6月3日起将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降幅在5个基点至25个基点之间。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与此同时,此前颇受储户欢迎的大额存单等相对高息的存款产品,已被众多银行下架。目前,多家大行两年期以上大额存单已不见踪影。就存单利率来看,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3月,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一年期平均利率为1.719%,三年期和五年期平均利率分别为2.197%、2.038%,二者利率倒挂。

业内研究人士表示,不同的商业银行由于市场竞争、客户定位、负债结构等因素有所不同,因此调整存款利率的节奏、幅度各有不同。存款挂牌利率再度下调,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利息支出、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改善银行盈利能力。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下调存款利率,有利于降低经济主体的储蓄倾向,将资金更多运用于消费和投资活动,既可以缓解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减轻银行负债端压力,又可以增强经济活力、促进资产配置优化。

存款搬家现象加剧

随着各类存款利率降至历史新低,存款对居民理财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部分利率敏感客户已将存款转移至银行理财、储蓄型保险和公募基金中,导致银行流失了部分存款。

“端午节前上门拜访客户,多个存款百万以上的客户在存款到期后原本想继续存,在了解到最新利率后均放弃了存款,转而购买银行理财。”华东省份某股份行客户经理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期已有众多客户选择将存款转化成三个月内理财产品,也有部分客户认购储蓄型保险产品。据介绍,该银行下属分支机构所代销的定期储蓄保险、增额寿险销售额大增,多家支行提前完成考核目标。

5月中旬,证券时报记者独家获取的数据汇总显示,截至4月末,产品规模TOP14的理财公司合计理财规模达23.58万亿元,较3月末增长1.8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6万亿元,大幅超出此前数年同月的增幅。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认为,长期限存款利率的深度调整叠加仍将持续降息的市场预期,或将打破居民资产配置的稳态平衡,驱动储蓄资金加速迁徙。当一年期存款利率低于1%时,存款的“保值

增值”属性将相对弱化,居民对投资收益的敏感度显著提升,从而加速向其他资产类别转移。

除了银行理财和储蓄型保险,中低风险的公募基金也是居民资产配置的一大流向。据蚂蚁财富平台数据,截至4月底,937万名“90后、00后”为自己配置了“新三金”,分别是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基金。今年前4个月,购买稳中求赚的“固收+”基金用户同比增长88%。

或冲击银行负债端

零售存款是商业银行重要负债来源之一,存款流失也为银行负债管理造成显著影响。在负债压力下,银行同业负债依赖度有所增加,多家银行同业存单提价发行。

证券时报记者从中国货币网获悉,随着国有大行、股份行近期集中调整存款利率,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有所上升。5月27日,包括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在内的多家国有大行新一期一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已达1.70%,相比国有大行在5月中旬发行的相同期限同业存单利率,已上行约6BP。Wind数据显示,5月27日一年期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较5月中旬上升5BP。

开源证券分析师刘呈祥认为,需关注存款降息后,资金面的存款脱媒现象。即存款脱媒或影响银行负债稳定性,资金面波动可能增加。他表示,近年来大行对于同业负债的依赖度提高,一般性存款流失或使得同业存单、同业定存再度面临提价。大行保持较快的扩表速度叠加揽储能力下降,尤其是手工补息等高息存款被严管后,其负债端的匹配比较依赖于同业渠道。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剑团队近日也在研报中指出,新一轮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形成多维度冲击,倒逼银行资产负债策略加速转型。从负债端看,存款成本下降缓解付息压力,但低利率环境下存款分流压力加剧。

“客户资金可能转向理财、基金等非存款产品,迫使银行强化财富管理能力,通过发行结构性存款、定制化理财产品增强资金黏性,同时加大结算、代发工资等场景建设以夯实基础客群。负债稳定性下降促使银行提升同业存单、央行再贷款等主动负债工具的使用效率。”王剑团队称。

此外,也有分析师强调,需关注存款降息落地后对于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西南证券分析师杨杰峰指出,存款降息落地将加剧金融脱媒现象,此次“存款搬家”或又恰逢政府债券的供给高峰,结合同业存单6月到期规模高达4.16万亿元,预计资金因素将对市场走势产生扰动,因而需重点关注大型商业银行负债端的稳定性。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