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股市上半年整体表现不佳,但是券商在自营投资方面仍然展现出超强的实力。
从半年报的数据执行来看,券商不仅把握住了今年的债券牛市,还大手笔布局了红利资产,进一步夯实了自营的基本盘。
券商中国记者通过东方财富choice统计,上半年43家券商实现自营业务收入749.72亿元,同比下降8.65%,但是自营仍然是券商的第一大收入来源,有15家券商自营收入实现正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少头部券商半年报中其他权益投资工具科目大幅增加。比如,中信证券其他权益投资工具的总额从95.14亿元增加到了670亿元,增幅高达604.30%。市场人士分析,这些增量配置主要投向了永续债和高股息股权等“红利型”资产。
自营收入撑起券商业绩
从金额上看,上半年自营收入排名前十券商依次是中信证券的117.31亿元、国泰君安的49.33亿元、中国银河的49.25亿元、申万宏源的48.59亿元、招商证券的47.53亿元、中金公司的42.49亿元、华泰证券的42.14亿元、广发证券的36.55亿元、国信证券的35.22亿元以及中信建投的35.03亿元。
从增速上看,自营收入增速较快的券商有东兴证券、南京证券、国元证券等,同比增速分别为149.72%、119.56%、91.70%。
债券市场的走牛是券商自营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上半年,中国债券市场主要指数上半年震荡上行,中债新综合财富指数涨幅3.76%。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不断突破历史低位。
“上半年券商自营在债券投资上收益都比较好,特别是一些中小券商,在债券投资方面的风险偏好较高,使得业绩增长更快。”上海一家券商自营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多家券商也在半年报中确认了债券投资对业绩的贡献。南京证券在半年报中就表示,固定收益类投资方面,该公司上半年持续完善投研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团队适应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拓宽投资交易品种,丰富投资交易策略并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应对,取得了较好收益。
展望下半年,不少市场人士对于债券市场仍然乐观,券商有望持续获益。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研究员李席丰此前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目前房地产持续低迷,实体融资需求偏弱,经济内生修复进程较慢,货币政策和流动性将继续偏宽松状态,债市仍处于“顺风期”。长期来看,国内经济增速中枢将继续下移,企业端和地方政府债务付息负担较重,金融体系需要继续保持低利率的状态,银行端息差压力较大下还存在着存款利率和政策利率下调的空间,长期内仍看多债市。
降息预期下增加“红利资产”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少头部券商半年报中其他权益工具期末金额大幅增加。比如,中信证券其他权益工具的总额从95.14亿元增加到了670亿元,增幅高达604.30%。国泰君安从18.77亿元增加到了57.87亿元。中金公司这一科目则从0增加到了17.87亿元。
其他权益工具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类金融资产,持有期间所得股息红利计入投资收益,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当期净利润。由此来看,券商增加此类资产,主要是看重资产的“红利”属性,而非通过交易获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券商自营思路的变化。
这一现象此前已经引起市场分析人士的关注。华创证券金融业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师徐康在7月底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就统计,仅一季度行业环比增配其他权益工具规模合计或近千亿元。
对于券商用这些资金具体增持了哪些资产,一些业内人士有不同分析。
“少部分其他权益工具配置目的是自建券池,但由于需要券商自建券池的对手方主要是股票多空、融券T0及行业类ETF套利,这些策略规模目前总体都不大,近两年策略规模增长不明显,因此我们判断近两年券商其他权益投资规模大幅增长的或主要是为了红利资产而进行配置。”徐康在研究报告中表示。
有券商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中信证券、申万宏源等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规模较大,主要投资的品种可能是永续债。
申万宏源在半年报中披露了一些分类为其他权益工具的资产详情。其中仅21浙商银行永续债、20平安银行永续债、21工商银行永续债、19徽商银行永续债四个永续债的持仓就接近70亿元。
中金公司等在这一轮增持中可能增加了较多的高股息的股权资产。中金公司在半年报中就披露,持有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收益为人民币76421358元,主要为持有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产生的股利收入。
对于增持原因,徐康认为,由于今年以来雪球产品批量敲入限制新增,DMA降低杠杆上限及限制新增,券商投入衍生品的资金减少,伴随着债券收益率下行,券商开始将自营资产投向其他权益工具。同时,债券市场可投资产规模难以满足金融机构资产配置需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2%,而目前中证红利平均股息率为5.6%,相对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仍有3.4%的超额收益率。
这一说法得到了一些自营人士的认可。前述券商自营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债市持续走牛的情况下,大券商可配置的资产减少,增加永续债、高股息股权等资产可以满足一部分替代需求。将这些资产分类为其他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净利润,也利于长期持有。”
“如果有3%左右的股息或者利息,这个长期的账就算得过来,和保险投资这类资产的逻辑类似。”该自营人士表示。
校对:彭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