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电影院,除了屏摄还有没有合适的“情感出口”?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作者:徐之2024-02-21 09:27
(原标题:走进电影院,除了屏摄还有没有合适的“情感出口”?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跟随乐莹的成长体会为自己赢一次的《热辣滚烫》;跟着《飞驰人生2》重回巴音布鲁克;在《第二十条》看公平正义如何得到守护;陪孩子观看《熊出没·逆转时空》,也让自己回味童真童趣……刚刚过去的春节档,电影市场热闹繁荣,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不知各位听众朋友有没有走进影院,对这个春节档体验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从看不看电影,到选择看哪一部,再到想看的太多,纠结先看哪一部……近年来,随着春节档的日趋成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走进电影院。据统计,2024年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人次,均创造了同档期新的纪录。不仅是数据再创新高,这一次的春节档,既有关注小人物的励志故事,也有聚焦真实案件改编的现实题材,还有合家欢的动画电影,影片题材更丰富、类型更多元,折射出电影行业的发展,助推了春节消费市场的火热。

春节档热度节节攀升,观影、打卡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些不文明观影行为,再次引起了讨论。其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屏摄”。这并非一个新词,早期一些影片所谓的“枪版”,多是由此而来。如今,随着版权意识的发展,大多数观众已经意识到,在电影院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并用于商业用途,或在社交平台二次传播等行为可能涉嫌侵权。问题是,如果只是拿出手机拍摄一张照片,发布到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又该如何界定?

(图源网络)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不以为意,觉得拍照打卡,无伤大雅。更何况,观众自发的分享,是对影片的口碑传播,可以激发更多人的观影兴趣。有人深恶痛绝,认为你一张、我一张,影片的重要情节就这样被剧透了。特别是,在一片黑暗的电影院,手机的亮光异常扎眼,必然影响其他观众的观影体验。就冲这点,也应该坚决制止屏摄行为。

种种担忧,在现实中确实有一定的印证。比如,随着《热辣滚烫》影片上映,主创减肥成功的摄屏图片在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让还没有前往影院的观众早早失去了惊喜,也弱化了随着主角一起成长的感动。再如,电影《灌篮高手》上映时就遭遇了大批观众晒出电影片段打卡“爷青回”,导致许多人“在朋友圈就看完了高潮”,片方为此发出了呼吁不要盗摄的倡议书。由此可见,当个人的分享在庞大的观众基数下形成“信息的洪流”,就可能对影片上映造成影响。

应该看到,对于绝大多数观众而言,打卡、纪念的诉求可以理解。但从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视角出发,弥合分歧、凝聚共识,才能保驾护航。这或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举办主创团队映后见面会,与观众近距离交流;影院设置观影打卡墙,让观众可以合影拍照;推出电影周边、纪念票根等产品,可以随身带走……类似举措,为观众满足互动打卡热情提供了更多选择,不失为有益尝试。做好宣传引导,以更合适的情感出口取代屏摄,才能更好满足多方诉求,把电影产业的观众基础夯得更实。

前不久,国家版权局官方微博发布了保护电影版权公益广告,其中明确指出“观看过程,放下手机,不要屏摄”。热情不容辜负,体验应有保障,权益不容侵犯。惟其如此,才能实现良性互动,助力行业发展。

大家晚安!

(文 |徐之)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